《吕氏春秋》:千金不能易一字
游客 2023-05-22 18:22 133
刻舟求剑的故事,大家都很熟悉。
其实与之相似的成语还有荆人循表、引婴投江。前者说的是,楚国军队想要偷袭宋国,派人先在澭河中测量深浅并做标记。但发起攻击时,澭河水突然上涨,楚国人不知道,在夜里沿着原来做的标记徒步过河,结果淹死了一千多人,士兵惊恐的声音如同房屋倒塌一样。
后者说的是有个人从江边经过,看到有人正要把一个婴儿投入江中,婴儿在哇哇大哭。这个人赶忙上前劝阻,问怎么回事。回答让人啼笑皆非:“他爸爸擅长游泳。”
这3个故事,都是出自《吕氏春秋》,用以说明的道理是治国者不能固守旧法,不要因循,应该根据时势随时变法,与时俱进。正确对待旧法的态度,应该是取其立法精神,舍弃不适合今天的具体条文。这样的观点,到现在都不过时。
吕不韦其人,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,但不影响他主持编纂的这部《吕氏春秋》的价值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认为此书较诸子之言更为醇正大气,应该得到更多关注。
这书怎么来的?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说,秦国丞相吕不韦仿效“战国四公子”的做法,招养门客三千。在秦国一统天下的前夕,他组织这些门客编写了这部书。
该书包括十二纪、八览、六论三部分,20多万字。历代分类,都把它归于“杂家”,多认为是糅合各家学说而成,没什么创新。其实不然,《吕氏春秋》是一部为秦国统一全国后制定的治国大纲。当时,吕不韦大权在握、被尊称为“亚父”,在推进统一战争的同时,势必要为统一之后的国家擘画蓝图。
在书中,吕不韦对著述动机做了说明:其一是为了“纪治乱存亡”,总结历史经验教训;其二是提出了“上揆之天,下验之地,中审之人”的政治准则;其三是强调治国必须“行其理也”,与秦国一向尊奉的“法治”有所区别。
为了扩大该书的影响力和传播力,《吕氏春秋》撰成之后,吕不韦将该书挂在都城咸阳的城门上,同时悬千金于其上,声言不管谁,能加减一个字,就给千金。这就是成语“一字千金”的由来,用以形容文章好得不可修改、价值很高。
能达到这样的水平,归功于《吕氏春秋》对先秦诸子思想来了一次大总结,特点就是“杂”。这个杂,不是杂乱无章,不是思想拼盘,而是超越门派之见、集众家之长。何为众家之长?对诸子百家学说的特点,《吕氏春秋》进行了精准的概括:老耽贵柔、孔子贵仁、墨翟贵兼、关尹贵清、子列子贵虚、陈骈贵齐、阳生贵己、孙膑贵势、王廖贵先、儿良贵后。
在此基础之上,该书对诸家学说来了一次“掐尖”式融合:对道家,取道法自然的思想,弃消极避世的倾向;对墨家,肯定兼爱、尚贤等主张,摒弃鬼神之论;对儒家,重视纲常伦理与尊师重教;对名家,借鉴其循名责实理论;对阴阳家,融合了五德终始学说;对法家,学习变法主张与贵势思想,反对专恃法术势治国的思想……
融合之后的学术思想,反映在政治主张上,主要是推崇无为而治。《吕氏春秋》全书洋溢着浓厚的法天地、重无为的道家思想倾向。
比如在《察贤》篇中有这么一个故事,说孔子的弟子宓子贱治理单父这个地方时,每天弹琴作乐,悠然自在,很少出公堂,却把单父治理得很好。而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巫马期治理单父时,每天星星还高挂在天上时就出门工作,直到星星又高挂天上时才回家,夙兴夜寐,事事亲力亲为,这才把单父治理好。
巫马期向宓子贱询问不过劳也能治理好单父的缘故。宓子贱说:“我的办法是凭借众人的力量,你的办法是依靠自己的力量。依靠自己的力量当然劳苦,依靠众人的力量当然安逸。”
不过,《吕氏春秋》推崇的无为而治思想与秦始皇的法治思想实难相容。因此,《吕氏春秋》在统一后的秦朝并未发挥作用。但秦朝的飞速灭亡,又从反面证明了《吕氏春秋》的价值。到了汉初,几代皇帝都推行黄老政治,与民休息,“文景之治”就是在这样的治国方针下取得的。在这个意义上说,《吕氏春秋》确实是一部合格的治国大纲,只不过没有用在娘家而是应在了仇家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六吧成语故事接龙网,本文标题:《《吕氏春秋》:千金不能易一字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