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成语意思 > 正文

一篇文言文读懂太多文言知识,王羲之因为他而愤然辞官

游客游客 2023-05-30 18:02 135

1、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,与羲之齐名,而羲之甚之,由是情好不协

什么是骠骑[piào qí] 将军?先从骠说起,骠有两个意思,一个是勇猛,一个是马快跑的样子。汉武帝元狩二年(前121年),汉武帝设置了这个官职,霍去病是这个官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。本来这个官职为二品或从一品,一般低于大将军,但是元狩四年汉武帝定下法令,让骠骑将军的俸禄同大将军相等,金印紫绶,位同三公。

三公又是什么鬼?这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,每个朝代三公的名称都不一样,我就不再一一列举,汉代的三公指的是丞相、大司马、御史大夫。由此可见,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格外重视。

王述,东晋人,字怀祖,年少丧父,袭爵蓝田侯。

少有名誉:名誉,这个词我们现在经常提到,明星经常跟人打官司说侵害了他的名誉权,其实这个词语在文言文中要分开来解释,名誉就是名望和声誉的意思。少有名誉就是说王述从小就很有名气,我百度了一下,好像不是这个样子。王述幼年丧父,除了比较孝顺母亲之外其他到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,一直到他30岁,还有人说他痴呆。属于那种大器晚成的哥们。

所以,王羲之看不起他,为啥?王羲之的爸爸是丹阳尹王旷,岳父是太尉郗鉴,从小毛笔字就写得不得了,经常被老师当堂表扬,后来被誉为“书圣”。

那个时候,王羲之还没有写天下第一行书《兰亭集序》,可是他依然看不起王述,估计是因为门第的问题。

由是情好不协:情好,是个双音节词,是感情、交情的意思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先主曰:“善!”於是与亮情好日密。不协,就是俩人不和谐,关系不对付。

人啊,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以看不起别人,特别不要看不起年轻人,有句话说得好,莫欺少年穷。一个年轻人,现在可能一无是处,没准哪天就突然发迹了,那个时候就可能是他报复你的时候了。所以呢,同学们,我们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同学,千万不可以因为你学习好就看不起别人。

2、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,羲之述,,遂不重诣

王述起初在会稽做官,因为母亲去世要服丧所以就住在郡里,王羲之这个时候代替了他的职位,作为地方长官王羲之应该去吊咽、致祭(一般应三次)。但只去吊唁了一次,就再也没有去拜访过。

3、述每闻角声羲之当己,辄洒扫而待之。

但是王述可是眼巴巴地等着王羲之呢,角声即画角之声,古代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、振奋士气。这句话中的角声应该和军队无关,是那个时候贵客光临的时候由下人吹响报告主人的声音。王述一听到角声,就认为是王羲之来拜访自己的了。就赶紧洒扫庭院等待王羲之的到来。同学们要注意语境哦,侯这里不是等待而是拜访的意思。

可是,一次次的希望全都变成了失望。

4、如此者累年,而羲之,述深以为恨

这样过了几年,而王羲之最终也没,王述对此非常遗憾。这句话中“顾”字是拜访的意思,和大耳朵刘备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一个意思。

5、及述为扬州刺史,将就征周行郡界,而不羲之,临,一别而去。

等到王述任扬州刺史时,将要赴任,在郡中遍行,就是不去拜访王羲之,临要出发了,告辞一下就走了。“周行”就是巡视检查,“过”是拜访,《过故人庄》中的过就是拜访老朋友的村庄。

6、先是,羲之常谓宾友曰:“怀祖正尚书耳,投老可得仆射求会稽,便自邈然。”

在此之前,王羲之常常对宾客朋友说:“怀祖正合适做个尚书而已,到老了可以得个仆射,再谋求会稽令,就是很遥远的事情了。”

这句话中注意两个词语,投老是到老的意思,邈然,是遥远的样子。

7、及述蒙显授,羲之为之下,遣使诣朝廷,求会稽为越州。

蒙:受到。显授:被显耀地授予职权。耻:以···为耻。诣:前往。

等到王述得到显要的职务,王羲之耻於在他之下,派信使到朝廷,请求朝廷把会稽从扬州分出去,另立为越州。

王羲之这样就有点过分了,有人说喜欢一个人,爱上一座城。现在他是厌恶一个人,就要把自己住的这块地给划分出去。

8、行人失辞,大时贤所笑。

使者言辞不当,大大地当时贤者的讥笑。

行人是个古今异义词,这里是使者的意思。王羲之派去的这个使者大概不会说话,闹了笑话。

8、既而怀愧叹,谓其诸子曰:“吾不减怀祖,而位遇悬邈,当由汝等不及坦之故邪!”

事后他心中惭愧感叹,对诸子说:“我不比怀祖差,可是地位待遇相差悬殊,那麽这是因为你们不如王坦之的缘故!”

这样的爸爸也是醉了,自己比不上别人,却把过错都推到儿子们身上。儿子们真是躺着也中枪啊。

9、述后检察会稽郡,刑政主者疲于简对

后来王述来会稽郡检察,所有的刑罚政令都要考,主事官员疲于回答上司的询问。

这里我有个疑问,主事的官员为什么会是这个态度,竟然让王羲之对此感到十分耻辱。

10、羲之深之,遂称病郡,于父母墓前自誓曰:“

王羲之深感羞耻,就称病辞去了郡职,在父母墓前立下誓言道:

11、永和十一年三月癸卯朔,九日辛亥,小子羲之敢二尊之灵。羲之不天闵凶,不蒙过庭之训

永和十一年三月初一是癸卯日,今天是初九辛亥日,小子羲之冒昧地禀告二老的神灵。羲之没得到上天佑助,年就遭到不幸,没有蒙受父亲的教诲。

朔,是农历的每月初一,望,是农历的每月十五,既望是十六。

不天:不为天所护佑。

夙遭闵凶,学过《陈情表》的你肯定知道,李密上来就说:臣以险衅,夙遭闵凶。

过庭之训:指父亲的教诲。出自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尝独立,鲤趋而过庭。曰:‘学诗乎?’对曰:‘未也。’‘不学诗,无以言。’鲤退而学诗。”

12、母兄鞠育得渐庶几,遂因人乏国宠荣。

在母亲和兄长的养育下,得以渐渐长大成人,因为朝中缺人受到朝廷的宠爱。

鞠育:抚育,养育。

庶几,这个词语大体说来有三个意思:或许,差不多,贤人。这句话中它作谓语,是名词活用为动词,成为有才能的人。

12、进无忠孝之节,退违推贤之义,每仰咏老氏、周任之诫,常恐死亡无日,忧及宗祀,岂在微身而已!

做官没有尽到忠孝的名节,退隐又没有尽到推举贤能的职责,每每仰读老氏、周任的训诫,总是担心很快就会死去,给祖宗带来忧虑,哪里仅仅是我微贱的身躯呢!

老氏是指老子,看到天下大乱,骑着青牛就出关了。周任,周时大夫,其人正直无私,疾恶务去。后世为官从政者多佩服他的话,比如“为国家者,见恶,如农夫之务去草焉”和“陈力就列,不能者止”后代为官的人都把他作为楷模。

13、是用寤寐永叹,若坠深谷。止足之分,定之于今。

因此日夜长叹,如坠深谷,知足而止的名分,就在今天决定了。

是用,汉语词语,意思为因此,用有因为的意思,这个义项不大常见。

止足之分,汉语成语,意思是知道适可而止,知道满足的本分。

14、谨今月吉辰肆筵设席,

归诚,告誓先灵。

恭谨地本月吉日摆筵设席,叩头表示诚心,向祖先的神灵禀告发誓。

肆筵:设宴。稽颡,读音qǐ sǎng,古代一种跪拜礼,屈膝下拜,以额触地,表示极度的虔诚。

15、自今之后,敢此心,贪冒苟进,是有无尊之心而不子也。

从今以后,如果胆敢改变这种想法,贪图名利苟且谋取官位,就是有目无尊长之心而不配做父母之子。

16、子而不子,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。信誓之诚,有如皦日!”

作为儿子却不尽为子之道,为天地所不能包容,礼教所不容,诚信的誓言,白日可以作证。

皦日,读音是jiǎo rì ,是指明亮的太阳,多用于誓辞。

嫉妒让王羲之心灰意冷,愤然辞职。大名鼎鼎的书圣,竟然如此心胸狭窄,我也是醉了。

17、羲之既去官,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,弋钓为娱。

王羲之辞官后,与东方人士尽情游玩山水,钓鱼射猎取乐。

18、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,采药石不远千里,遍游东中诸郡,穷诸名山,泛沧海,叹曰:“我乐死。”

又和道士许迈一起研究服食丹药,不远千里采集药石,遍游东方诸郡,登遍了名山,泛舟沧海,感叹说:“我最终因为快乐而死.”

书圣远离官场,开始放飞自我了。

19、谢安尝谓羲之曰:“中年以来,伤于哀乐,与亲友别,辄作数日恶。”

谢安曾经对王羲之说:“自从中年以来,常喜怒哀乐而损害身体,与亲友告别,总有几天心情抑郁.”

20、羲之曰:“年在桑榆,自然至此。顷正赖丝竹陶写恐儿辈,损其欢乐之趣。”

王羲之说:“人到晚年,自然会这样.近来正靠音乐排遣忧闷,担心被儿女辈发觉,影响欢乐的情绪.”

桑榆,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,因以指日暮,也比喻晚年;垂老之年。

丝竹:弦乐器与竹管乐器之总称。亦泛指音乐。

陶写:怡悦情性,消愁解闷。

21、朝廷以其誓苦,亦不复之。

朝廷因为他的誓言发得很毒,也就不再征召他。

千古书圣王羲之,竟然因为嫉妒王述看破红尘,远离官场,寄情山水,实在令人叹息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六吧成语故事接龙网,本文标题:《一篇文言文读懂太多文言知识,王羲之因为他而愤然辞官》